在新的市场秩序建立的过程中,跨国巨头们希望掌握更大的主动权。继不久前大众汽车集团在董事会中设立专门负责中国业务的董事之后,上周,奔驰任命了Hubertus Troska为公司董事会新成员,专门分管中国市场事务。
而之前宝马在重新挑选明年就任中国区总裁人选时也异常谨慎。这些说明了跨国汽车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遥控”中国车市
随着今年61岁的现任戴姆勒东北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华立新的退休,上周五,戴姆勒监事会作出了一个颇具标志性意义的决定——增加一名董事会成员专门分管中国市场业务。
今年52岁的Hubertus Troska作为董事,将接过华立新的“权杖”,负责戴姆勒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实施和运营业务,任期从2012年12月13日至2015年12月31日。
作为戴姆勒的“老臣”,Troska已经为该公司效力24年,曾担任过墨西哥和美国卡车事业部经理、奔驰轿车土耳其事业部经理,自2005年起,Troska担任奔驰欧洲和拉美卡车事业部总裁。
奔驰在中国的蛰伏期有望随着与中方合作伙伴关系的逐步理顺以及更多新产品的投放而告一段落。在种种不利因素共同作用之下,奔驰近两年在中国豪华车市场发力不够,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前11个月,奔驰在中国的销量合计为177301辆,不到奥迪370559辆的一半,也远远落后于宝马的295974辆。
改变现状是奔驰的第一要务,从公司管理架构入手无疑是更高效的方式。这与大众汽车今年6月任命执行董事会成员海兹曼负责未来中国区业务有异曲同工之处。
不同的是,大众汽车在中国正如日中天,与奔驰的境遇并不相似,但为了提高对中国市场的管理效率,帮助大众汽车实现2018年称霸全球车市的宏图大志,大众汽车董事会坚持认为,直接管理中国市场的管理模式十分必要。
越来越多的跨国车企希望企业核心管理层更快、更直接地“遥控”中国市场,这在几年前是不曾出现的现象,随着通用、大众等跨国车企把更多的全球董事会安排在中国召开,这些企业的核心管理层渴望迅速掌控中国市场。
跨国车企如此调整的原因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从客观因素看,全球车市中,美国、欧洲、日本等传统市场已增长乏力,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是最大的目标市场。
受惠于补贴刺激政策,部分欧洲主要汽车市场去年呈现恢复势头,但政策到期之后,今年的新车销量很可能遭遇近20年来最大的同比跌幅,销量几乎跌落到1994年的水平。
欧洲汽车市场已经基本饱和,缺乏持续的购买潜力,因而,欧洲汽车市场的疲软是结构性的,这也是为何许多欧洲汽车行业分析人士认为欧洲汽车市场的寒冬才刚刚开始,并预测这种低迷下跌还要持续至少五年。
面对欧洲市场的困境,那些欧洲本土车企为保证企业持续运作,大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寻找新市场,弥补欧洲市场的减损;另一方面则在欧洲进行必要的收缩,减少投资、减产、裁员,甚至关厂。
另外,从主观来看,经过20多年的合资合作,跨国车企在华运营模式、本土化参与程度都面临重新调整。种种迹象表明,跨国巨头们正在努力切准中国的政策以及市场脉搏。
竞争加剧
事实上,部分跨国车企未雨绸缪,已经通过几年的准备和布局,享受到了中国市场增长带来的丰厚回报,并通过中国市场的良好业绩,很好地平衡了欧洲市场的业绩下滑。
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五年内,全球各大车企都会继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将来的中国汽车市场将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具体表现为,跨国车企大多考虑加快新产能的建设,加快全球产品和最新技术的引进、国产化,甚至在全球车型设计阶段就更多考虑中国消费者的偏好。并且,为中国市场开发廉价车型,以抢占购买潜力巨大的小城市、县城及农村市场。
更关键的是,很多的跨国车企已经意识到,纯粹拿来主义已不能适应未来在中国发展,为了紧跟市场发展,跨国车企已经意识到此前合作模式的局限性和政策风险,未来,将中方合作伙伴的地位升级为具备从研发设计、零部件配套直至售后服务的完整价值体系,将合资工厂转型为真正的公司而不是代工厂,是跨国车企纷纷尝试的新模式。
按照国际管理咨询机构理特的预计,在2013~2015年间,中国汽车市场增速将放缓,预计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这个过程中,逐步调整节奏的跨国汽车企业会迎来不错的发展机遇,但对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等本土品牌而言,意味着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
这种挤压,将比前两年来得更加猛烈。已经有国内汽车企业为了抱团取暖,加速实施产业整合,而广汽、奇瑞的合作无疑给国内汽车企业集体抗压提供了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