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的高端人才,一直保持着动态的平衡,不啻于山雨欲来风满楼,其中的暗流涌动更是自不待言。总体来看,因为企业体制、激励机制、品牌风格和个性使然等因素,演绎了一场场引发业界惊叹和思考的人事变动。
人事即政治,暴风眼中的漩涡,恐怕很难用真实去还原,外界的旁观者隔着幕帘、隐隐绰绰,窥得其中几分姿容。
成也奥迪 离也奥迪
从北京奔驰离职的执行副总裁付强入围沃尔沃中国,已算不上是新话题,但他身上折射出的回归“自主”原点,实在耐人寻味。虽然沃尔沃还算不得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品牌,但是由中国民企老板李书福掌控的沃尔沃,给了更多高端人才做强自主的土壤。
中汽协秘书长董扬说得好,自主,就是能自己做主。话语权和尊严感同等重要,对于搏杀职场的业内人才,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思路很清晰,只有“自主”才能更好地实现胸中抱负。
纵观付强的职业履历,一汽-大众奥迪、上海大众斯柯达和北京奔驰,哪个不是响当当的品牌,在积累工作经历和积攒营销经验的同时,职业经理人的付强也在一次次抉择中找寻事业更高的起点。
都说付强是一员福将,因为他几乎踩对了产业发展中的每一个节拍,见证了一个个品牌光辉荣耀的契机。1989年,如同每一位热爱汽车的有志青年,一汽集团总是梦想开始的地方,付强加入一汽集团长春汽车研究所,先后就任一汽大众产品工程部国产化及试验工程师和银行科科长。
到1999年,在一汽大众市场部任经理的付强,调任刚刚成立的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全面负责奥迪品牌的销售工作。到2005年,奥迪已经成为国内高档轿车绝对的领导者,在高档车市场占有率达70%。
业内普遍认可,奥迪能取得如此的销售业绩,付强的业绩不容抹杀,但由于一汽体制的惯性,人员调配和轮岗等政策,使得付强在高点之后,即被调到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控制部任部长。
于是,付强是在奥迪销售业绩一片叫好声中调离,随即选择离职,不久之后就加入了上海大众汽车,任斯柯达品牌营销事业部执行副总监,开启斯柯达在华传奇的序幕。
“惊叹调”中转头
2006年5月,付强加入上海大众,任斯柯达品牌营销事业部执行副总监。在付强的带领下,斯柯达在中国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是,2010年11月,付强突然从斯柯达离职。事实上,从组建上海大众斯柯达事业部、掌舵国产项目,付强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与当年离开奥迪相似,付再次因为集团层面的调整而陷入尴尬。随着上海大众高层人事调整,以及斯柯达(中国)成立的双重压力,迫使付强再次选择离职。
同样是希望战死沙场、马革尸还,对新空间的寻求,让付强再次面临选择。直到2011年2月,付强加盟北汽奔驰,任执行副总裁,分管市场和销售,他又一次震惊业界,同样宣告一个段落的沉积。
但即便北奔销售业绩增长,但是横亘在奔驰中国和北奔之间的渠道壁垒,很难让付强这一层级的领导去化解。随着北奔和奔驰中国在销售、市场推广等方面的统一部署和北奔的正向代工厂“沦落”,分管市场和销售工作的付强,被迫再次离职。
宁为鸡头 起点沃尔沃中国
付强到任沃尔沃中国后,最终出任沃尔沃(中国)销售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历史再一次回归原点,为沃尔沃品牌注入灵魂,加速本土化进程和提升市场占有率,必然成为付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
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沃尔沃汽车在中国市场销量达10881辆,同比增长24.2%,付强加盟沃尔沃再次迎来开门红。对于有着豪华品牌经验的付强,将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无独有偶,与付强有类似经历,曾在北汽集团服务14年,北奔中方一把手童志远,也在转投华泰之后,顺理成章地入围吉利集团,这个为业内熟知和公认的汽车行业的技术型企业高管,是国内最早在合资企业主导自主开发的高管。
作为执掌沃尔沃项目的先行者,童志远作为首席运营官,参与并购的落地,负责全面运营,正式加盟吉利后,更以吉利集团副总裁的身份负责沃尔沃并购项目的谈判工作。
如此看来,机制对人才流动产生了十分关键的影响,为何多位业内“高手”都会在此前的业绩高峰之际,选择离开,引人深思。制度的洗牌和人士的变迁,往往是英雄的伤痛,而回归话语权更大的自主高端,有望打破这一瓶颈,保障才俊们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