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收购事件平地起波澜
8月30日消息,宝信汽车(01293-HK)宣布以3.05亿美元收购 NCGA Holdings(燕骏汽车集团)。收购完成后,燕骏汽车将成为宝信的全资附属公司。 详细阅读>> 豪车经销集团遭外资抛售 或因竞争加剧
两家汽车经销集团都是业界大型集团,两者间的收购本身引起了业界高度关注。路透社报道称,“燕骏汽车去年除税及特殊项目后溢利为660万美元,同比大减近八成。进入2012年,豪车价格下跌不止,经销商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势必会对燕骏汽车整体经营状况造成影响,它今年的盈利状况很可能尚不如去年。”
就在大家关注收购事件本身时,舆论的关注点却突然转向。微博上爆出,燕骏汽车原投资方漠视员工安置的问题,“外方员工获得大量补偿,而中方员工并未被写进收购协议。”
有人也许并不熟悉“燕骏汽车”的名头,但其旗下的燕宝汽车,却是汽车流通领域不折不扣的明星企业。
很多业内人士心中的标杆企业突然出现这样的情况,令不少人感到诧异。
员工要求投资方解决安置问题
“最感到诧异的,是我们。在收购确定之前,我们没有得到任何消息。而且股权收购协议中没有出现对员工的安置事宜。”一位不愿具名的燕骏汽车员工向新浪汽车描述道。
疑似燕骏员工在微博上称,“燕骏的员工在不知情、不知晓被收购同时又没有任何安置计划的情况下,作为股东方让大家的工作和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大家需要保护期。这个要求很过分吗?根据《劳动合同法》员工的权益是要受到保护的,不论公司由谁来运营,员工的利益都应该受到保护。”
燕骏汽车工会呼吁投资方“自收购起设置6个月的过渡期,按时发放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结余加班费,享受与外籍员工一样的离职赔偿金等。”
为表达员工诉求,燕骏汽车工会向发给所代理品牌厂家发出了公开信。
9月4日,新浪汽车拿到了这封公开信。
公开信中称,“我们无法也不愿意对收购后的‘燕骏’做出任何不负责任的预测,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股权转让协议中没有看到对全体中国籍员工的安置问题。”
公开信中还称,“工会组织已向所有现股东和和McLarty Mark Cochran提出书面的诉求,经过多次沟通 全体员工也联合上书,通过多次沟通苦苦等待至今未果。令人讽刺的是,从今年6月开始集团的外籍员工相继离职, 并得到了很高的补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对中国籍员工的不平等歧视和极大地不尊重。”并希望“解决此次全资转股所涉及的2000多名中方员工的安置问题。”
野蛮生长拷问汽车流通企业
据公开资料显示,燕骏汽车是一家纯外资企业,原来由花旗旗下的NCGA Investor LLC、私募基金Pangaea One和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LLC持有。燕骏汽车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北京燕宝汽车,是业界知名汽车经销商,拥有的8家豪华经销店,经常成为所代理品牌的全国优秀店,截至2011年底的净资产为2.31亿美元。
宝信汽车拆分自上海开隆汽车集团,2011年12月成功赴港上市,主营业务同样是豪华品牌经销店。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经销商百强榜数据显示,开隆汽车2010年度的主营业务营业额173.72亿元,拆分上市后的宝信汽车2011年度营业额为120.11亿元。
经历了十年“野蛮生长”的汽车流通业,做大的企业不在少数,但真正做强、并形成自己企业品牌的经销商却少之又少。而燕骏汽车无疑属于后者。
但即便是这样一家在业内看来经营非常规范、已经脱离了“野蛮生长”的企业,在面临企业波动时,员工的利益依然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障。
一位汽车流通业资深人士在微博中称,“打从2007年开始,燕宝的发展见证了国内汽车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看见了资本运作丑恶的一面。在此,我只能为还在燕宝的老战友们默默的祝福!”
一位微博网友评论道,“善待在职的伙伴,是老板的义务;善待离职的伙伴,是老板的胸怀;还有,大部分人上班为你打工,只是为了过上体面的生活:在朋友面前有尊严,在爱人面前有尊严,在父母面前能尽孝!”
最新进展:员工与原股东尚未达成协议
燕骏汽车某员工9月4日向新浪汽车表示,目前原投资方和代表员工的燕骏汽车工会,已经进行了数轮的沟通,但并无实质进展。
据新浪汽车9月5日上午得到的最新消息,“燕骏汽车工会已经于原投资方和现投资方达成初步意向,三方将协商对员工的补偿方案,但具体条款尚待确定。”
如何平衡现有员工与原股东、新股东三者之间的利益,考验着汽车流通领域这家“明星企业”。
一位微博网友从行业的角度评论道,“‘燕宝模式’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处理类似纠纷的模板,希望有更多人关注!”
截止本文完稿,燕骏汽车的原投资方、收购方宝信汽车,均未对该事件发表公开声明。